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1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244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304篇
综合类   612篇
基础理论   175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147篇
灾害及防治   69篇
  2025年   16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is paper applies a property rights framework to federal mineral lands in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from the enactment of the Mining Law in 1872 until the enactment of the Mineral Leasing Act for fossil fuels in 1920. There are two principal findings. First, the Mining Law appears to have been an effective means for assigning rights to mineral stocks on public lands (at least through 1920). This conclusion is supported by evidence from claim disputes in the West. Second, the impetus for the Mineral Leasing Act did not derive from the different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rdrock minerals and petroleum. The relevance of these conclusions to contemporary mineral policy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2.
为保障油气管道安全运营,需研究腐蚀管道寿命的可靠性。首先基于管道失效机理,采用步降应力加速寿命试验(SDSALT)方法,获得不同温度下腐蚀率样本;其次利用加速因子和逆幂律加速方程建立数据折算模型,将腐蚀率样本转换为应力作用失效时间并截尾抽样后作为输入,求得含未知参数的准样本;然后通过准样本估计Weibull分布的3个参数,进而得到以温度和时间为自变量的管道可靠性函数;最后以H2S/CO2环境中运营的N80管道为例,验证所建腐蚀管道寿命预测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大幅缩短试验时间,对管道寿命预测准确,并分析出管道可靠性的降低速度随温度和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可应用于管道的适用性评价。  相似文献   
53.
为推进企业环境保护信用等级管理,滨州市环保和监察部门联合制定工作方案并向所辖县区下发文件专门部署,结合日常执法监管对市控以上企业从环保专项行动、排污情况、污染事故、治污设施、排污费和行政处罚、环境安全、建设项目、环境信访八个方面综合评定信用等级,实施有针对性的环境监督管理,有效解决了执法成本高、执法人员不足的问题,使有限的执法资源得到最合理的优化配置,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环境行为,实现了引导企业自主守法和提高执法效率的双赢。  相似文献   
54.
本文回顾了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并从法律、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环保产业目前所处战略态势,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做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5.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politics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hermeneutic theory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is paper aims to demonstrate how the history and contextual changes within the Columbia River Basin have affected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s of the Columbia River Treaty with those of international water law.  相似文献   
56.
城域突发事故灾害发生机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城域突发事故灾害发生机理涉及事故灾害致因、演化过程、发展规律3个主要方面;从典型事故致因理论入手,探索城域突发事故灾害致因有本质原因、基础原因和直接原因;事故致因要素之间的综合作用是城域突发事故灾害发生机理研究的关键,可考虑建立与之对应的数学模型,运用突变理论,对演化过程进行分析,指出城域突发事故灾害演化是一个流变-突变过程,并满足尖点突变模型,引发因素和控制因素两个参数决定事故状态的变化;总结城域突发事故灾害的发展规律,指出城域突发事故灾害沿链条传递,并呈现一定周期性,研究成果可为事故灾害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7.
我国十一五规划对煤炭发展做出了新的要求,要建立和谐社会,煤矿安全是煤炭行业和谐发展的第一要务.煤矿安全立法相对滞后,现行法律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加强煤矿安全立法.加强煤矿安全司法力度,对有效预防煤矿安全事故意义重大,同时应积极开展煤矿安全法制教育,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法治意识.强化煤矿安全执法力度,执法必严,是保障煤矿安全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8.
在《瑞典环境法典》编纂之前,其《环境保护法》存在诸多问题,如:指导性不强、威慑力不足、过于抽象、各环境法律法规之间存在重叠与冲突等,为了使环境领域的立法实现体系化并促进可持续发展,瑞典开始编纂《环境法典》。《瑞典环境法典》采取适度法典化的编纂模式,在编纂过程中注重本土化和国际化的有效结合,最后形成"以法典法为主,辅之以单行法"的环境法律体系。通过对瑞典环境法法典化的特点及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立法现状可以得知,我国环境立法应采取适度法典化的立法模式:编纂环境法典应分阶段进行,而不是一蹴而就;应以形式化法律汇编作为起点,逐步向实质性法典编纂迈进。此外,还要加强环境法典编纂的理论研究为法典编纂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9.
以塔河12区含硫原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铁路运输原油工况,研究罐内原油中H_2S挥发规律.结果表明,铁路运输过程中原油里H_2S析出浓度与时间的关系近似为6次多项式,并建证了H_2S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方程;对影响罐内原油中H_2S挥发的2个主要因素罐内原油温度和罐车振动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罐内原油温度是原油中H_2S挥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升高罐内原油温度可以明显增加H_2S的挥发浓度.加大罐车振动强度对原油中H_2S挥发有促进作用,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60.
为了探究不同含水率煤尘在瓦斯爆炸诱导下的爆炸传播规律,利用自行搭建的直管瓦斯爆炸诱导煤尘二次爆炸实验系统,从冲击波压力和火焰传播速度2个方面,研究了不同含水率沉积煤尘在瓦斯爆炸诱导下的爆炸传播规律和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当煤尘含水率小于40%时,管道内沉积煤尘会在瓦斯爆炸诱导下产生二次爆炸,同时沉积煤尘总量一定时,沉积煤尘二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超压峰值和火焰传播速度随着煤尘含水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沉积煤尘含水率为20% 时,煤尘二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超压峰值、火焰传播速度峰值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57 MPa和468.060 m/s;当沉积煤尘含水率大于40%时,沉积煤尘无法产生二次爆炸,此时爆炸产生的威力小于单一瓦斯爆炸,火焰传播速度衰减较无煤尘的瓦斯爆炸更快,沉积煤尘起到抑制瓦斯爆炸传播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以为防治煤尘二次爆炸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